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财经观察 产经

国产手机集体加速海外布局 财经频道 东方财富网(Eastmoney.com)

2014年03月14日 13:51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国产手机纷纷加速海外布局。联想集团1月底以29.1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被认为是国产手机品牌“国际化”的信号。中兴为深耕欧洲和拉美细分市场,在MWC2014会展上推出发布Firefox系统的手机。酷派也将海外市场视为重中之重,很早就确立了“聚焦大国市场,聚焦大运营商”的海外策略。

在内外市场的努力下,目前我国手机产销量均居全球首位,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备。而且自主品牌手机企业快速成长,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多家企业产销量跻身全球前列。不过,品牌影响力不强、附加值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在今后的发展中,摆脱“三低”形象,将成为国产手机拓展国际市场的关键。

集体“出海”,“中华联酷”海外拓市

在不久前结束的MWC2014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中兴、联想、酷派、金立、OPPO、魅族……国内手机厂商各携新品,纷纷在世界通信的最高舞台惊艳登场,吹响了今年出征海外的集结号。

联想集团是首次搭建大规模展台参会。今年1月30日,联想以29.1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即被认为是国产手机品牌“国际化”的又一信号。在正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联想CEO杨元庆表示,联想目前60%多的收入来自海外,并购IBM服务器和摩托罗拉之后,海外市场份额会更大。

联想目前已成功进入了俄罗斯、印度、越南和菲律宾等新兴市场,其中在印度尼西亚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2%。联想表示,下一步将把业务版图扩展到西欧、北美等市场。

去年华为有近七成利润来自海外市场。目前,华为品牌在欧洲知名度大幅提升,其中西班牙、德国、英国等提升较多。在“华为禁区”美国市场,手机终端销售也有较大突破。

中兴以“3C战略”在海外拓市,为深耕欧洲和拉美细分市场,中兴在MWC大会上展出一款运行FirefoxOS1.3的智能手机——OpenC。并称在OpenC和OpenII相继发布后,今年下半年打算推出屏幕为4.5英寸的火狐手机,并将有可能支持4G网络。

酷派也很重视海外市场,很早就确立了“聚焦大国市场,聚焦大运营商”的海外策略。酷派目前已进驻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海外占比10%。2014年,酷派将继续开拓欧洲运营商,推出多款面向海外用户的4G产品,争取将海外业务占比从10%增加到30%,完成全球出货6000万台,其中4000万台4G手机的目标。

除了“中华酷联”,不少新晋品牌也加入海外拓市的行列。来自珠海的魅族科技就是一例,魅族先后进入了香港、俄罗斯、以色列以及乌克兰市场,3月6日,魅族又在浪漫之都法国巴黎发布旗下的第五款旗舰手机MX3,正式进军法国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近来年,国产智能手机的全球市场的占比逐年提升,目前已占到33%的市场份额。

双重压力,挥师海外激活潜能

国产品牌厂商今年加大了进军海外市场的力度,但布局海外市场却并非今年始。早在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一些手机厂商便开始利用价格的优势把触角伸向域外。不过在收获市场的同时,却也收获了“山寨”的称号。

在过去的两年间,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增长了近四倍,这也让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然而市场调研公司IDC预计,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年增长率预计将降至10%左右。因此,国内手机厂商将普遍面临市场日益饱和的压力,遑论盈利——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的利润几乎仍被苹果和三星瓜分,国内国外皆然。

如何利用4G市场所带来的机遇,避免重蹈2G和3G时代无国际话语权的覆辙,其实是国产手机厂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方面,国内市场渐趋饱和,国产手机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除了欧美等成熟市场外,国产手机价格优势在新兴市场又葆有无限商机。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最大的市场,同时又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与苹果、三星之辈相比,“中华联酷”不免核心竞争力缺乏;而在低端市场,则有更多的“山寨”廉价产品前堵后追。承受着来自高低两方面的压力,不如自我施压,激活潜能,走出去是扩展市场唯一宽广的道路。

IDC就指出,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亚洲新兴市场,预计未来数年的智能手机需求将会强劲增长。目前印度智能手机用户所占手机用户的比例上不足10%。去年,印度智能手机的出货总量只占到手机出货总量的17%。这也就意味着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仍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IDC最新发布的报告称,华为和联想已进入全球手机出货量前五。此外,全球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为335美元,而国产手机在国内的平均售价为208美元,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

吸取2G、3G始终后发追赶的教训,国产手机实际上早在两三年前就开始布局4G研发。就这一点而言,国产手机在4G领域未雨绸缪,足可与洋品牌一争高下。这也是国产品牌手机在拓展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同时,还可以大举进军欧美LTE市场的原因。

品牌致胜,摆脱“三低”是关键

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我国手机行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认为,当前,全球手机产业正在加快转型,手机行业的竞争由主要依靠产品性价比扩展到对全产业链的整合和掌控,行业资源进一步向优势品牌聚集。

《意见》提出,要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提升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支持品牌手机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全球品牌营销体系,开展全球品牌宣传推广。积极探索利用多边和双边平台支持企业推广自主标准、技术和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鼓励具备实力的企业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强国际技术和产业合作,开展国际并购,提升品牌实力。

可见,国产手机要真正“走出去”,只在低端市场混战和搅局是远远不够的。拓展海外市场,没有品牌优势就没有影响力,也就没有盈利能力。IDC数据显示,苹果2013年以15%的出货量攫取了市场56%的利润。为提高品牌度和利润率,国产手机厂商将不得不向中高端延伸。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以往国产手机发展虽猛,但多属量的积累,质的飞跃一直不曾出现。在攻取了智能手机份额半壁江山背后,技术、利润、品牌依然是国产手机厂商心中的三个痛点。

长期以来,由于“简单粗暴式”的快速发展,“三低”——价格低、利润低、品牌影响力低——一度成为国产手机的标签。如今要改变市场对其低端的固有定位,国产手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塑品牌形象。

飞象网CEO项立刚表示,专利是中国手机厂商海外扩张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拦路虎”,巨额专利费甚至高于国产品牌厂商的利润。国产品牌厂商需加大研发,重视技术和专利积累。

与数年前以GSM功能机为主的“山寨出海”不同,在智能手机时代迅速崛起的国产品牌,必须褪下“山寨”标签,走上品牌国际化的道路。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tianjin.net/2014/0314/211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