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育教学 教育动态
长春:外来务工人员无暂住证将影响子女入学
2014年04月16日 13:49读者尹先生昨日打电话给本报咨询:“我老家是河南的,在长春打工几年了,今年孩子想在这儿上小学,但我一直没办暂住证(《长春市居住证》),会不会影响孩子上学?”15日下午,长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答复尹先生:“来长务工人员未办理《长春市居住证》,肯定会影响孩子上学。我们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确认其实际居住地的依据就是《长春市居住证》。一是我市中小学网上报名时要填写《长春市居住证》上的暂住地址;二是孩子到校报到时各中小学也会审核《长春市居住证》;三是孩子入学后,要凭原籍户口和《长春市居住证》建学籍。因此,提醒来长务工的家长朋友,一定要提前办理《长春市居住证》,确保孩子及时入学、就地入学。”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共分四步
第一步:外来务工人员需在居住地办理《长春市居住证》。
第二步:5月1日8时至5月15日17时期间,登录“长春教育网”,点击“长春市中小学网上报名系统”,选择“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网上报名”模块或“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网上报名”模块完成网上报名。
第三步:5月19日至20日持原籍户口、《长春市居住证》,到暂住地教育局进行证件的审核、确认。错过5月1日至15日集中网上报名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可在这两天持原籍户口、《长春市居住证》到居住所在地教育局进行补报。
第四步:领取《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并在规定时间到各中小学报到。
本报建议来长务工的家长朋友,一定要多看报纸、多听广播、经常上网或拨打暂住地教育局的咨询电话,留心自己暂住地的中小学校所作的招生宣传,密切关注今年中小学招生的政策和信息。同时,一定要及时办理《长春市居住证》,及时给孩子进行网上报名,及时领取《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及时送孩子到校报到。
确保每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我市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由流入地政府负责接收,和本市适龄儿童、少年一样,都需要进行网上报名。对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在5月4日至15日持原籍户口和《长春市居住证》到所在区教育局进行网上报名。
我市将按照外来务工人员持有的《长春市居住证》上的信息,由辖区教育局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为其子女分配一所公办学校就读,让孩子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
5月15日网上报名结束后,各区教育局于5月19日至20日依据报名的数据库,对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原籍户口和《长春市居住证》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由所在地政府下发《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分班、入学等各方面享受与区内学生同等待遇。不允许各中小学校擅自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并违规收费。
双阳区来城区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暂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执行
有读者询问:本人户口是双阳区的,在中小学网上报名时应该怎样选择报名模块?
对此,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解答说:“在行政区划上,双阳区已划入长春市。但中小学招生工作由于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目前,双阳区、榆树市、九台市、德惠市、农安县等来长春城区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均按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办法执行。”
即,上述四县(市)及双阳区来城区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也须办理《长春市居住证》,在进行中小学网上报名时,须选择“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网上报名”模块或“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网上报名”模块报名。
相关链接
我市各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场报名及补报地址、咨询电话
朝阳区教育局:朝阳区市民大厦(党组织服务民生大厦,朝阳区延安大街与湖西路交会处),89617940。
南关区教育局:南关区教育局(平治街545号)一楼101室(小学)、102室(初中),88912819(初中)、88958627(小学)。
二道区教育局:二道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和顺三条与公平路交会处)一楼111室,84941256。
绿园区教育局:绿园区为民办事大厅教育局窗口(西安大路6665号,与西环城路交会处,四楼),89625015。
宽城区教育局:北人民大街3366号,宽城区政府西侧二楼2083室(初中)、2073室(小学),89990224(初中)、89990223(小学)。
经开区教育局:经开政务中心(吉林大路6188号)1303室,84634897。
净月区教育局:净月区社会发展局民生大厦419室,89641033。
汽开区教育局:汽开区招生办(汽开区一中后院),85901093。
高新区教育局:高新区管委会21号楼3单元301室,85542499。
莲花山区教育局:莲花山区招生办(长春市第八十五中学南楼三楼),89651383。
少数民族、特殊儿童及特困家庭子女入学办法
1.少数民族
由各县(市)区教育局对本区内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本区内民族学校招生计划,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将其优先安排到少数民族学校就读。
2.特殊儿童
由各县(市)区教育局对本区内各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对其自然情况进行登记。8月,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鉴定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出具教育安置意见,由各县(市)区教育局根据安置意见进行安置,确保辖区内有学习能力的各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及时接受义务教育。
3.特困家庭子女
由各县(市)区教育局对辖区内家庭经济特殊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做好帮扶及动员工作,确保其及时接受义务教育。对于持市民政局《优惠证》和市扶困办《特困职工证》的职工直接抚养的子女,由各县(市)区教育局依据“双特生”的标准将其推荐到希望学校。(记者 肖虹)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tianjin.net/2014/0416/272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