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休闲生活 大众消费

别忽视老人的闷闷不乐 退休老人常郁闷要看心理医生

2013年11月06日 12:52

指导专家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朱娟娟 主治医师

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高。

在当前世界十大疾病中,抑郁症名列第5位,有关研究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到第2位。目前按我国13.5亿人口计算,我国抑郁症患者至少超过3000万。且就诊率低,约50%~80%的患者不会寻求治疗。

有研究表明,地市级综合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将抑郁症误诊为正常、躯体疾病或者神经衰弱等的比例高达50%,尤其体现在老年人群。

退休老人常郁闷要看心理医生

李大伯,59岁,退休两年了,平时与老同事们在一起下棋、锻炼,一年前下楼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之后行动不便,自然也少外出。他变得郁郁寡欢,常失眠,脾气越来越大,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常在家念叨:“儿孙们大了,不需要我了,活着就是个累赘。”

【专家指南】部分老年人离退休后,生活变得单调,体能减弱,出现身体问题和在家庭中的地位下降等,这些都让老年人患上心理毛病。老年抑郁症,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这个问题处理得当,老年人依然可健康长寿,若不能正确对待,则造成负面影响。像李大伯这种现状,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药,结合有效的心理治疗,同时,家人应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临床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另外有部分患者会以躯体症状为主,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

程度较轻者感到闷闷不乐,对什么事情都缺乏兴趣,觉得“心里有块石头压着”、“高兴不起来”。程度严重的表现出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之感,常诉说“自己活着没有意思,生不如死”等。

更年期和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伴有烦躁不安、心神不宁、多汗潮红等,典型的抑郁心境具有“晨重夜轻”的特点,即情绪低落在早晨较严重,而傍晚时有所减轻。

居丧老人的消极情绪尤其要关注

朱爷爷,76岁。老伴两年前去世,朱爷爷一直寡居。儿孙虽在同一城市,也只是逢年过节才来看看他。老人两年前患失眠症,经常有头痛、头晕感,不思茶饭,沉默寡言。这半年变得更加严重,人也消瘦了,常后悔自己拖累儿女,家人于是将他送医院查诊。

【专家指南】亲人去世后,亲属(居丧者)肯定非常痛苦,情绪行为也与平常不同,医学上称作居丧反应。

这是一种正常的悲痛反应,居丧者经常向周围人诉说悲伤的心情,一般1年内情绪会逐渐平稳。但如果超过1年仍有严重抑郁症状,并且患者几乎无法重新开始社会活动,应及时送医诊断治疗。

对此,建议老人在失去老伴后,家属应多给老人一些关怀,切不可认为老人就是一般情绪问题,调节调节就可以了,应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很多患者及家属认为,这是一种“不光彩”丢脸的事情,于是在家慢慢熬,熬到撑不下去了再去医院,往往这个时候病情已经被耽误了。

其实,家属可了解相关知识,当发现身边有这样的老人时,不要盲目歧视,应给予老人正确的关爱和引导,帮助其就医。这样,我们就能让更多的人勇敢走进心理门诊,及早识别、及早解决老人的情绪问题,家属切不可随意自己当“医生”,毕竟专业治疗和普通说教不一样,治疗效果就更不一样了。

不要轻易将老人送去敬老院

王奶奶,78岁,性格内向,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多年。儿子儿媳为了让母亲得到更好的照顾,将她送到了敬老院。王奶奶在敬老院感到很孤独,常一个人站在窗边发呆,精神状况很差。医生随后告诉其家人,老人觉得活着没意义,所以站在窗边一直想怎么爬上去,再跳下去好解脱。其儿懊悔不已。

【专家指南】近几年,关于抑郁症自杀的报道层出不穷。抑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为什么能让生命如此脆弱呢?

抑郁症是一种危险极大的疾病,一些患者因严重抑郁情绪造成自杀,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悲惨结局。很多人认为,抑郁症不就是心情不好吗?我多陪陪他(她),我来给老人讲道理,讲讲现在的生活多美好不就行了吗?

临床认为,说教不一定能治好老年抑郁症。建议家属最好将患者送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该做咨询的做咨询,该吃药的吃药。

老人们最害怕孤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变差,尤其是内向性格的老人,不善于与人交往和沟通,他们渴望并追求天伦之乐,良好的家庭关系是他们精神的寄托,但子女往往会因各种原因,很少与他们沟通,让他们独自体验孤独与苦楚。

因此,儿女们一定要谨记,在做一些自认为是对父母好的事情时,先和父母沟通,最好尊重老人的意愿行事。 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刘莉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tianjin.net/2013/1106/27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