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娱乐时代 影视
黄海波:《咱们结婚吧》 大本事诠释最in单身汉
2013年11月09日 12:29
天津网 讯 每日新报记者 宋无忌 由黄海波、高圆圆主演的《咱们结婚吧》已于6日登陆央视、湖南卫视双平台播出。该剧第一天播出就收获了不俗的收视率,凭借“恨嫁剩女”遇到“恐婚男”“雅痞男搞定女神”等极具话题性的剧情,还未播出就已经引得全民热议。其中剧中“恐婚男”果然的扮演者黄海波凭借“搞定女神版”片花被网友膜拜,称其为“女神杀手”。日前,黄海波接受“新报星期六”邀请,拍摄了一组时尚大片。
黄海波本是天津人 慈父也是严师
1976年11月25日,黄海波出生在震后紧临唐山的天津蓟县。呱呱坠地后的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军绿色的帐篷屋顶,屋外是一片废墟,还有他已经塌了一半的家——这一切都来自于母亲的转述,但他对于痛楚的感受却是真切的。“我妈那年特不容易,挺着个大肚子,爷爷奶奶也都有病在身……要是真的可以时间穿越,我想回到地震那天,帮我妈一把。”
2010年,当《唐山大地震》开始全国公映的时候,黄海波特意包下一个整场,请爸妈和朋友一起观影。整场电影,黄海波回忆妈妈一直在流泪——这悲痛三十年来似乎从未减退,除了天灾带来的磨难,与父亲的聚少离多则是一道更深的伤痕。
海波的父亲是一位军医,当时接到上级指示前往新疆参与原子弹试验。在封闭、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听到地震消息的黄爸爸只能在无言与自责中坚守职责。在黄海波半岁的时候,当父亲第一次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黄海波只是像看到陌生人一样闪避着这个被称作“爸爸”的男人。那一刻,父亲久久无言。
当黄海波渐渐长大,开始明白父亲作为军人的责任后,黄爸爸就成了小海波最崇敬的人。起初,黄海波也想成为一名军人,但天生性格活泼的他最终没能将这个理想变成现实。那个时候,黄海波生活在部队大院里,13岁那年黄海波主演了张元导演的电影《妈妈》,14岁那年又接演电影《少年战俘》——当时,十几岁的孩子去演电影非但称不上“童星”,反而会给人不务正业的感觉。在这种压力下,又是父亲看出了海波的灵光乍现,支持着儿子一路走下去。“当时在我们部队大院里边,这一批孩子三十五六人呢,还就我特立独行,他们很多都是考理科啊,考文科啊,只有我不一样,所以,有时候我爸特遭罪,所以现在回想起来,他们承受的压力很大,别人说你们怎么这样教育孩子,这么放任自流。但是我爸一直看好我,一直觉得他儿子行。等我一考上电影学院,就知道,嗳,上路了!我考上电影学院以后,所有人的目光都变了,夸我爸说,黄医生教育孩子真有一套。”黄海波说,逆境中,父亲永远是给他鼓励打气的人;顺境时,又总是有父亲在身边给自己泼冷水。
出演《上海滩》 把自己当男一号来演
2001年,观众第一次在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见到了小眼睛、大耳朵,长相普通得近乎路人的黄海波。在剧中,他饰演石光荣的大儿子——石林,那个脾气倔得一塌糊涂的年轻人。
那是黄海波毕业后的第一个角色,在此之前,他曾在一部戏里试了40天,几乎每个角色都试过一遍。他认为自己怎么也该有个角色,导演、投资方也觉得他很适合,但权衡之后,担心他没有号召力,最终作罢。可想而知,年轻的黄海波那时有多沮丧。所以,对于他在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里的拼命就不难理解了。导演康红雷回忆说,当时有场打篮球的戏,几个镜头下来演员就快虚脱了。他拿了篮球自己上,打两下就不行了,突然反应过来是高原反应。“海波竟然说没问题,再来再来。”后来有一场哨所的戏,“我跟海波和另外一个演员反复练习之后,他真就是一条拿下,一个字、一个词都没打嘣。”
很多人至今都记得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热播。晚上打开电视,几乎所有频道都在播这部戏。从外地回北京,街上开始有人冲他喊:“哎,石林!”这让黄海波多少有了些自信。但剧中最耀眼的明星显然是孙海英,对观众来说,黄海波的名字依旧陌生。
2006年,导演高希希重拍《上海滩》,引得争议无数。这部电视剧承载了那个年代的人太多回忆,周润发、赵雅芝、吕良伟俨然是许文强、冯程程、丁力的化身,任何翻拍都要冒很大的风险。当时已贵为一线明星的黄晓明、孙俪尚且备受质疑,起用其貌不扬、名不见经传的黄海波饰演丁力考验的不仅是导演的勇气,更是导演的眼力。
事实证明,导演的眼力一点不差。丁力从一个卖梨的街头混混变成心狠手辣的黑帮老大,他对许文强的情、对冯敬尧的忠、对冯程程的痴、对母亲的孝、对敌人的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黄海波如实说:“我从没拿丁力当配角,心里一直把他当男一号来演。”
为了丁力,黄海波承受了很大压力。据说,那时的他如果看到一个特牛的片子,会回屋抽自己嘴巴。他承认,自己有些“轴”,也有人叫他“戏疯子”。他喜欢琢磨人物,不拍戏时,就一个人在家里看书、看碟,看什么电视剧火,“必须得看,还得想为什么火”。
《媳妇的美好时代》 红了更清醒
接下来的成功似乎顺理成章,2009年的《媳妇的美好时代》是那一年最热的家庭生活剧,由此引发的家庭剧热绵延至今。余味成为当代好男人的代名词,黄海波的名字第一次占据了各大娱乐媒体的头版。黄海波火了!幸福来得突然,没做好心理准备还真接不住。“这个圈子里是有找不着北的,红了火了最后也销声匿迹了。既然都看过那样的了,干嘛还那样,别自己跟自己比,跟不如自己的比,跟比你强的比。”
火了的黄海波反而更清醒。“我越来越敬畏表演,越来越慎重。我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希望能够接些好戏——本子、演员、团队各方面都不错的。要对观众负责、对投资人负责、对自己负责,不能透支观众对我的信任。”他说得极为认真。
所以当初,他接《永不磨灭的番号》时曾经犹豫过,因为这部戏里除了他,没有一个腕儿,着实有点忐忑。但开机后黄海波又对同事们很满意,他几次说:“水涨才能船高,真心盼望兄弟们演得好,多替他们宣传宣传,钱不钱的不说,至少能有戏拍。”这大概是他早期经历形成的感同身受。
“李大本事”像是为黄海波量身定做的一样,我实在想不出,除了他,谁还能把这个角色演得如此活灵活现、深入人心,很多观众把这部电视剧反复看了好几遍。像“李大本事”一样,黄海波10年来认真拍戏,用心演戏,终于获得了业界和观众的认同和尊重,并借由这个角色获得2012年度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奖和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10年磨砺,在这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乱世三义》自虐 快得了“思虑症”了
在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乱世三义》中,黄海波饰演“唐子义”,从一个不得已落入匪窝的普通猎户,到后来投靠东北军,再到“九一八事变”后扛起抗日大旗,曲折多舛的命运和小人物在大时代里的起落沉浮牵引着所有观众的心。唐子义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有骨气的男儿,当大哥被送上刑场的时候,唐子义不顾性命,舍身劫法场,上演了一出令人难忘的兄弟情义。除此之外,唐子义与青梅竹马的叶玉珊,“相爱却不能相守”的乱世虐恋,不仅让黄海波、童蕾在剧中备受煎熬,更是让很多女性观众在观看时泪流满面。黄海波说:“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我在戏里却常常流泪。特别是到了整个剧情的最后,那种眼泪含在眼里,欲哭无泪的感觉,演起来真是特别过瘾。”刘江导演更是大赞黄海波演技爆发,不仅自虐地接下高难度角色,更是第一次在电视剧中变成泪人儿,变成三兄弟中的爱哭鬼。
黄海波一再强调不想把新戏跟大道理扯上关系,“我演的这个唐子义是把枪,驴脾气,二哥是张嘴,能说,大哥是支笔,会写。”他自称拍戏过程中得了“思虑症”,“不是焦虑,应该说是思虑,经常因为想第二天的戏怎么演而失眠,这个角色的经历跟我本人所熟悉的东西差异较大,其中最难的是感情戏,剧中唐子义是3个孩子的爸爸,而我还没结婚,把握好那种分寸感又能打动人确实很难。”他说自己的所有快乐都来源于艺术创作,“难演,但一旦演得让自己满意,就特别高兴。”
在《乱世三义》中,黄海波的几场咆哮戏为他加分不少,尽管他饰演的唐子义平时沉默寡言,但其实情感浓烈,几次怒发冲冠时吼叫出来的台词都令人印象深刻。剧中初期,唐子义被迫落草为寇,但并不劫掠寻常百姓,当属下对此表示质疑的时候,他霸气十足地大声回应:“辽西一代谁最豪横,咱就收拾谁!”当日军日渐嚣张,侵犯中国的意图越来越明显时,唐子义再次发出咆哮:“这世道上,人分两种,认命的,不认命的,我们是拼命的。”这句经典台词因此被粉丝们摘抄下来互相转发,称为“拼命体”。导演刘江认为,从整部剧看下来,唐子义的生长背景性格特征,决定了他的处事方式,黄海波偶尔咆哮一下,非常符合这个角色的定位。
《结婚吧》片名太喜庆了 一句台词多花了150万
之前黄海波和导演刘江合作过很多次,有一次刘江见到他,说有一个新戏,希望黄海波来演,海波就问他:“这戏叫什么名字?”刘江说名儿还没起呢,就先叫它《结婚》吧,黄海波一拍大腿:“得嘞,这名儿太喜庆了,就冲这名字,我演了!”
黄海波表示杨桃和果然的第一次见面很关键,这奠定了一个感情的基础,是一见钟情还是印象深刻,黄海波和导演刘江一致认为一见钟情是不可靠的,那么就要一个印象深刻的方式,示好、美貌这些都太肤浅,那就只能设置一个让男女主角第一印象都差到冰点的办法,于是就有了果然爬天窗的一场戏。两人初次见面停车后,那场针锋相对的对口让人印象深刻,加上借了男主角“果然”这个名字的东风,让两人的那句“果然是你”“果然是我”更有深意。两个本来要相亲的人以这种方式见面,太特别太独特了,关键在于俩人都没有客客气气的尴尬,真的互相不忿儿起来,一个这样的开始,凉到冰点的初次见面,为以后他们的感情升温埋下了伏笔。
黄海波说拍刘江导演的戏自由发挥空间比较大,比如戏中那场黄海波和高圆圆到海边过生日的戏,就是因为在之前的戏里,黄海波加了一句台词才有的,“戏里我说:‘桃子公主,等你过生日我就带你去海边。’导演当时就拍脑门了。后来我和高圆圆都觉得去海边挺好,很浪漫。然后我们就研究,北戴河水不干净,为了省钱要不就去北京密云水库算了。然后我和圆圆就总在导演跟前说这个事儿。三天之后,刘江导演就说去三亚。”黄海波表示后来刘江的爱人王彤跟他说,“海波你怎么不说去意大利呀,你发挥了一句台词,就多花了150万,但拍出来很美,花了也值。”
对于《咱们结婚吧》,黄海波自信满满:“我平时不爱多说话,但是这个作品确实是有的说,我相信大家会像我一样喜欢。”虽然《咱们结婚吧》才刚播出了几天,但收视热度已在逐步增加,网友评论黄海波饰演的“果然”是一个:“完美诠释了上得了厅堂、入得了厨房、斗得了老婆、搞得定未来丈母娘的‘最in单身汉’形象,成为豪华升级版‘经济适用男’。”可见大家对这个角色的喜爱。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tianjin.net/2013/1109/32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