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休闲生活 大众消费

一周生活秀:癌细胞可饿死 维生素B1驱蚊不靠谱

2014年07月19日 12:0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晓峰教授做客<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健康频道视频访谈间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 田博川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晓峰教授做客中新网健康频道视频访谈间中新网田博川摄

编者按: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秀场,我们身在其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中新网生活频道的“一周生活秀”,旨在盘点一周以来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领域里的新闻事件、趣闻乐事、热点话题、争议争论。力求深度发掘,无一遗漏,全面展示。

中新网7月19日电 (生活频道 史聪聪) 本周生活热点不断,年轻白领不举或因工作压力大,精力有限应会取舍;癌细胞易转移,“饿死癌细胞”具有可行性;“金盾”幼儿蚊香无毒,涉嫌虚假宣传;维生素B1驱蚊不靠谱,大量补充影响健康;食品安全法首次修订,填补了网购食品监管空白。

7月18日 中国新闻网 年轻白领不举或因工作压力大 精力有限应会取舍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班熬夜、频繁应酬,留给家人的时间本来就不多,享受夫妻生活的时间很少,再加上下了班后身体疲累,以致夫妻亲密接触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晓峰教授在做客中新网健康频道视频访谈间时表示,人的精力有限,工作与夫妻生活往往很难兼得,因此要懂得取舍。

王晓峰表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班熬夜、频繁应酬,留给家人的时间本来就不多,享受夫妻生活的时间很少的情况确实存在。这个夫妻生活不和谐的问题实际上是生活与工作的问题造成的,那就必须从生活工作方面去解决。“现在白领年轻人确实工作压力比较大,实际上我们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发生在这些年轻人勃起功能障碍的问题比一般人要高,那么怎么解决?如果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就必须调整,我在门诊常遇到这种情况,患者很年轻三十出头,两人结婚了时间不长就来看这个问题了。”

王晓峰介绍,在帮这对患者找原因,发现没有身体别的问题,双方都很健康,内分泌没问题,神经精神也没问题。但男方是一个白领,是一个知识分子,很有文化,也很有能力,他的工作也很累,一天工作要十几个小时,这样的工作状态肯定会影响他的夫妻生活。一个人的能力有限的,这方面付出太多了,那方面就会受影响。那么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调整自己的工作,该放下的就要放下一点,要学会放弃。

王晓峰分析,大家应该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享受什么。如果就想工作,工作是最大的快乐,那样你就去好好工作,放弃其他的。如果都想要,有的时候是不可能的,要想享受家庭生活,就要把工作放下一部分,拿出点时间来好好和家人在一起,二者往往很难兼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徐兵河教授做客<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访谈间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 张越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徐兵河教授做客中新网访谈间中新网张越摄

7月17日 中国新闻网 癌细胞易转移 “饿死癌细胞”具有可行性

癌症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与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一起,构成了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近来“饿死癌细胞” 的话题引发了人们持久的关注热潮。癌细胞真的能被“饿死”吗?用“饿死”癌细胞的方法治疗癌症,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徐兵河教授在做客中新网健康频道访谈时表示, 相对正常细胞来说,癌细胞会无限增值,还易发生转移。通过抑制葡萄糖转运通道,让癌细胞缺乏葡萄糖而“饿死”, 这种治疗癌症的思路,在临床中具有可行性。

“饿死癌细胞”的话题最初源于清华大学“美女教授”颜宁,她的课题组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人GLUT1晶体结构的研究论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随后,国内媒体将颜宁团队的研究成果解读为“饿死癌细胞”,并引发持久的关注热潮。徐兵河介绍说,相对正常细胞来说,癌细胞会无限增值,还易发生转移。通过抑制葡萄糖转运通道,让癌细胞缺乏葡萄糖而“饿死”, 这种治疗癌症的思路,在临床中是具有可行性的。

通过抑制葡萄糖转运通道,让癌细胞缺乏葡萄糖而“饿死”。颜宁课题组正是因为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使“饿死癌细胞”成为可能。“现在已经有这种药用于临床治疗了,比如说抑制血管的药,切断输送管道,通过把管道切断,癌细胞就没法输送了。现在我们的颜教授这个,就是一个泵的功能,管道可以输送到细胞里头,泵不能转运到细胞内,这是一种方法,所以现在抑制血管的一个药临床上已经上市,可以用于治疗大肠癌,可以治疗肺癌,还有其他的肿瘤。” 徐兵河表示。

 

7月16日 北京日报 “金盾”幼儿蚊香无毒?涉嫌虚假宣传

“100%无刺激,无毒透气,宝宝健康呼吸”……上述这样宣传的,就是在各大网店销售火爆的婴儿蚊香液,而工商人员确认,目前儿童蚊香并无国家标准,儿童蚊香多是厂家自封的,且号称无毒蚊香的产品,实际最少是“微毒”。北京日报记者从海淀工商部门获悉,“金盾”品牌婴儿蚊香液涉嫌虚假宣传,已被立案调查。

随着盛夏到来,蚊子叮咬成了大人小孩都非常烦恼的事,许多家长为此想尽了办法。北京日报记者登录淘宝天猫商城,搜索“金盾”婴儿蚊香液,瞬间就出来了700多种产品,价格从十几元到70多元不等。点击打开其中一个网店,交易记录显示,1个月内这家网店仅“金盾”婴儿蚊香液就销售了500多件,还有的店家销售过千。

打开“金盾”婴儿蚊香液的宣传网页,可以看到这些绝对化宣传用语:“100%无刺激,无毒透气,宝宝健康呼吸”;“专业、环保,对婴幼儿无毒无副作用”等。同样,在“红孩子”母婴产品销售网店、当当网上,都有正在销售中的“金盾”婴儿蚊香液。

据了解,蚊香属于农药管理范畴,依据《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第十六条:“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个等级”,须根据不同等级进行标注。也就是说,安全程度最高的蚊香,至少也应标注为“微毒”。

海淀工商分局经检科执法人员表示,近期接到消费者电话举报,反映京东商城自营的“金盾”品牌婴儿蚊香液涉嫌虚假宣传。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自2014年4月起,京东公司网站上就以自营的方式销售“金盾”品牌婴儿蚊香液,同时在该商品的购买页面上宣传“100%无刺激,无毒透气,宝宝健康呼吸”等内容。

工商查明,“金盾”品牌婴儿蚊香液包装上标明农药登记证号为WP20080361,农药生产批准号:HNP44095-I1206,炔丙菊酯含量:0.86%。依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关于公布蚊香产品检验机构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蚊香属于农药管理范畴。

据悉,京东已承认上述网页宣传与实际不符,已下架了所有“金盾” 蚊香液。根据工商人员对实体店的普查,各大商场超市中销售的蚊香液产品,均能按照《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标注,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网络卖家。

 

7月15日 扬子晚报 维生素B1可驱蚊?医生:不靠谱 大量补充影响健康

黄梅雨季伴随而来的,是令人倍感不适的闷湿天气。如此天气,倒是很适合蚊子的孳生。如何驱蚊?今年网上流传度最广的方法就是把维生素B1溶解于水,喷洒在皮肤表面,又或者直接口服维生素B1。常州第一人民医院药事科医生冯凯表示,这个方法没有科学依据。

不少人认为,蚊子不喜欢维生素B1的臭味,最根本的原因是维生素B1有微弱的臭味,还伴有苦味。溶解于水,喷洒在皮肤表面,能让蚊子“退避三舍”。同样,那些“口服维生素B1驱蚊”的说法,也是基于人体能够通过汗液排出那种特殊的味道。

对此,冯凯医生表示,他听说过维生素B1驱蚊的方法,但他认为这个方法不太靠谱。一方面,蚊子不像人那样能“闻”,所以通过味道来驱蚊的说法并不成立;另一方面,吸引蚊子的主要因素是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如果这个因素无法克服,想要避免蚊子叮咬不太可能。

早在2011年8月17日,国内知名科普机构“果壳网”就曾发表过一篇题为《维生素B1驱蚊不靠谱》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是一名医学博士。文章中也提到“2005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动物学研究者Ivesar与同事做了研究,对维生素B1能否应用于驱蚊防蚊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B1对蚊子落在皮肤表面的次数不会有什么影响。换句话说,维生素B1不会有什么驱蚊效果”。

针对眼下所谓“口服维生素B1能驱蚊”的说法,文章中也提到了其可能存在的危害性,“值得提醒的是,人体每天对维生素B1的需要量在1~1.5mg,肉类、豆类、坚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一般不需额外补充。而网络上流传的各种维生素B1驱蚊配方里,其剂量接近正常人体需要量的一百倍。尽管较少有维生素B1过量危害的报道,但可能对其他B族维生素吸收、胰岛素与甲状腺素的分泌产生干扰,大量补充并不是明智之举。”

专家建议,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去除蚊子繁殖的温床,而居民家中最容易产生孳生蚊子的就是室内外的积水。比如家中有养水生植物的,记得要定期换水;房前屋后不常用的盆罐应清除或倒置存放,防止积水。

此外,通过使用传统的纱门纱窗和蚊帐,为蚊子靠近人体设置屏障也是很有效的。希望这些小知识能帮助市民们科学驱蚊,健康生活。

 

7月14日 京华时报 食品安全法首次修订 填补网购食品监管空白

日前,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施行以来的首次修改,旨在改革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专家表示,此次修订草案呈现诸多亮点,比如增设网购食品监管,大幅提高企业违法成本,政府失职将被问责等。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处罚力度不大是其重要症结。而在本次提请审议的草案中,“严厉”成为贯穿整部法律的关键词。草案将过往卫生行政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划归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并对卫生、质检、公安等部门应履行的相应职责作出细化。中国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表示,这些举措能有效消除部门之间的监管盲区,确保权责分明、无缝衔接,有望终结过往“九龙治水”乱像。

在现行食品安全法中,对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未履行职责的情形,规定可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并未明确哪些行为可被认定为未履行职责。“以往一些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问题存在一些你推我搡、问责乏力等问题,此次修订草案一大亮点明确了对失职地方政府负责人引咎辞职情形。”阮光锋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在线购买食品。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食品电商总交易金额达324亿元;食品在网购市场总交易额中的占比提升到2.5%。然而,网购食品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食品“三无”现象屡见不鲜、部分食品网页虚假宣传等,网购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

“此次提交的草案中,在网售食品监管上,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第三方平台可先行赔付,入网食品经营者将实名登记等规定。”朝阳区食品协会副会长鲍新春表示。草案明确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或者食品生产者要求赔偿。第三方交易平台如果无法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则应由其承担连带责任,进行赔偿。“以往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到有质量问题的食品,往往只能自认倒霉。而这一新规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近年来,不少食品安全问题经媒体曝光最终得以处理。但因虚假、错误的食品安全信息影响企业甚至行业发展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草案规定,国家将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未经授权不得发布依法应当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鲍新春表示,如果食品安全问题没有一个公开的、全面的信息平台,食品安全的监管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同时食品安全信息要向公众开放,只有让公众查到生产经营者的资信程度,能够获取到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风险提示,这样才能让全民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中新网生活频道)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tianjin.net/2014/0719/481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