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休闲生活 大众消费
一周生活秀:针灸瘦脸为炒作 毕业月薪够买半部苹果
2014年08月09日 14:12
图片说明:8月7日网上流传的"动物园站票价表"显示,最高票价10元。
编者按: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秀场,我们身在其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中新网生活频道的“一周生活秀”,旨在盘点一周以来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领域里的新闻事件、趣闻乐事、热点话题、争议争论。力求深度发掘,无一遗漏,全面展示。
中新网8月9日电 (生活频道 史聪聪) 本周生活热点不断,官方澄清:网传北京地铁里程调价表是假的;儿童精神科医师紧缺凸显,保健系统待完善;乱用远光灯罚跟灯“对眼”,体验式执法还是以暴制暴?国家发布针灸标准,针灸瘦脸多为炒作;调查显示毕业生平均月薪仅够买半部苹果。
8月8日 北京青年报 网传北京地铁里程调价表 官方澄清:假的
8月7日上午,一网友在微博发出该照片,配发微博“惊现地铁动物园站票价表,难道真是要涨价了?”并转发给了北京地铁、京港地铁等相关单位。
图片显示了动物园到1号线、4号线、6号线、8号线、14号线、15号线、八通线、大兴线、房山线各站的票价。图片中,地铁票价共分为2元、4元、6元、8元、10元五个档,分别用绿色、蓝色、紫红色、黄色、红色表示。从图片中可以发现,这是一张电脑屏幕的拍摄图,电脑屏幕下部任务栏上,还有一个名为“运一案件管理人员”的电子文档。
截至7日晚上8点,在人人网上,这张照片被浏览了341549次,获得804个赞,有53个评论。地铁族论坛也转发了这张照片,这则名为“不知道这张图是即将执行的票价表么?”的帖子登上了该网站的头条位置,该帖被查看12716次,回复158次。
一时间,关于北京地铁涨价的消息再度在网上掀起讨论。有腾讯网友表示,“玉泉路到国贸要8元!疯了”,“如果这么算的话,住在郊区进城1天就要20元,工作日是22天就是440元,原来是88元”,“涨价是好事!让挣钱这件事更有动力,让老百姓生活压力更大,压力大了才能好好发挥潜力”。也有网友称:“2元起步,10元封顶,看起来还不错。”还有网友对地铁涨价表示理解,称涨价之后要是真能有钱多开几辆车,多修几条线路,总比不涨价永远人多永远拥挤来得要痛快。
细心的网友在人人网照片下面回复说:“一看就是假的。到10号线西局2块、14号线西局6块。”地铁族上,也有网友发现,“动物园到劲松那么远,怎么可能才2块”。经北青报记者观察,照片中,动物园到中关村需4元,而到劲松需要2元,但在路程上,动物园到中关村只需5站,而到劲松需要13站。
7日下午2点,有读者反映发出照片的网友似乎注销了自己的账号。随后,北青报记者发现发照片的网友更改了自己的用户名,并删除了之前发布的照片,并发微博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该网友对北青报记者说:“那个图是网上看到的,我也是转了一下,不想就火了。”但该网友和人人网网友均没有回应记者照片究竟来自何处。
记者走访了北京10号线、1号线、4号线、6号线上的站点,没有发现涨价的通知。记者来到照片中的动物园站,在站台走了一圈,没有发现新的分段票价,在买票机上选择较远的地点,票价仍然显示2元。站内的安检人员和售票人员均表示不清楚涨价的事情,没有见过记者说的网上流传的分段票价表。在陶然亭站,安检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不知道啥时候涨,之前说上个月涨。”在呼家楼站,售票人员也表示地铁票价并没有涨。
北京轨道交通路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方介绍,网上流传的北京地铁票价图仅是为票价调整运营筹备,而委托设计公司设计的一个版面效果样图,其中提到的票价为假想价格,与政府定价方案无关。孙经理介绍,未来如果采用阶梯段调价,就需要像香港和深圳一样在地铁各个站台贴上到达不同站的票价。目前地铁路网有277个站台,地铁有新线路,也有老线路,老线路站台空间相对狭窄,而新的线路较为宽敞。做设计图仅仅是从视觉上调研,不同站台悬挂更加适合的尺寸和效果。由于在前期调研阶段需要走访多个站台,可能是在这个过程中流出。
图片说明: 人物从左至右依次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北大六院党委副书记刘靖,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北大六院副院长郭延庆,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儿童病房主任李荔。
8月7日 中国新闻网 儿童精神科医师紧缺凸显 保健系统待完善
对于儿童精神方面的问题和疾患,大众在经历了“谈病色变”的时代之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该领域的关注日益增多,相关需求也逐步释放。儿童精神卫生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得到了医疗、教育和疾控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关注和推进。但专家表示,就目前状况来看,儿童精神卫生领域的发展依然面临瓶颈,尤其是专业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临床医生在高负荷运转的同时,还要承担较大的医疗风险和压力。
近期,中新网健康频道走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对话中心主任、北大六院党委副书记刘靖,中心副主任、北大六院副院长郭延庆,中心副主任、儿童病房主任李荔,了解当下我国儿童精神卫生领域的“点”和“面”。
我国儿童精神卫生工作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尽管发展的步伐一直在加速,但是直至今日,该领域的儿童精神科专业医生仍然非常匮乏。刘靖告诉中新网健康频道:“2010年全国约有300名左右儿童精神科医师,随后这几年数目有所增加,但到目前,估计人数不会超过500人。相对于全国4亿儿童和青少年,这支队伍的力量显然非常薄弱。”
由于专业人才的紧缺,学科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临床工作。我国儿童群体基数庞大,加之公众对儿童心理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儿童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儿专业人才的匮乏,与现状形成了非常不匹配的局面:一方面患者“挂号难、看病难”,另一方面,现有儿童精神科医生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郭延庆副院长介绍,本院儿童精神科医生八点准时出诊,经常工作到很晚才结束。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患者挂不到号,其中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外地患者。
不过,虽然专业的儿童精神科医生数目较少,但是全国范围内,服务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队伍近年来不断扩大。从事儿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发育儿科医师,学校心理卫生老师等,在儿童心理卫生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郭延庆副院长表示:“让这些人员同时具备对儿童精神障碍的识别、简单处理能力,对缓解人才短缺,是一种借鉴。求医需求的落实,需要构建一个有层次、有梯队的服务体系。”
目前,正在实施中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1-2020)》明确指出,要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减缓心理行为问题上升趋势,到2015年,在校学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70%,到2020年,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降低为10%。此外,《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中也有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规定,如:为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多种形式的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及不良心理矫正服务等。已实施一周年的精神卫生法中,也有较多涉及有关儿童的条款,如“各类各级学校应当对儿童进行精神卫生教育,配备心理健康老师或辅助人员”,“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对幼儿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心理卫生教育”,发生意外事件等可能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事情时,学校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救援”。
刘靖主任介绍:“这些规划和条例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儿童精神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由于政府倡导、全社会关注,人们对精神、心理疾病的看法和认识有所改观。人们把精神、心理疾病看得跟躯体疾病一样,有助于消除患者和家属的病耻感。”
儿童精神卫生保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除了国家宏观层面的干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监护人都负有重要责任。这些跟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员,对儿童精神健康重视程度如何,识别疾病的能力如何,都会影响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刘靖主任表示:“近些年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学校积极引导,临床医师努力开展精神卫生服务,这些为促进儿童精神健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个理想的儿童精神卫生保健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需要一定的过程。”
郭延庆副院长在谈到医患关系时表示,跟其他科室相比,儿童精神科医生除了关注患者的症状外,还要关注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症状、什么因素影响了症状、症状又影响了什么。比如,对于一个孤独症患儿,就需要了解跟孩子精神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如妈妈怀孕及孩子出生的情况,家庭结构,父母的抚育方式等,而这都需要细心和耐心。
有一部分患者到医院就诊之前,已经看过很多社会上的心理医生,因效果不好,对所有的心理医生产生不信任和反感,对心理治疗报以失望态度。针对这个群体,郭延庆副院长表示,最好的沟通技巧就是接纳,“孩子可以带着怀疑、甚至敌对的心态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怀疑和不信任,并把接纳反馈给孩子。通过接纳,最终让家庭在诊室中还原,把家庭中的问题在诊室里表现出来。”
事实上,谈论儿童精神领域的医患关系时,不仅仅是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也涉及到医生和患者家属的关系。刘靖主任认为,良好的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跟孩子和家长沟通时最重要的是要有同理心,即站在孩子和家长的角度体会她们的情感、想法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理解和接纳孩子和家长,并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和家长表达或未表达出来的愿望和需求。
8月6日 广州日报 乱用远光灯罚跟灯“对眼” 体验式执法还是以暴制暴?
滥用远光灯对司机和行人都会造成困扰,某些情况下易引发交通事故。对于这一“顽疾”,近日深圳交警推出“奇招”,对违法司机进行“体验式”执法,让他们也尝尝被远光灯照射的滋味。有网友认为这种做法“大快人心”,也有人认为这是以暴制暴。
深圳交警官方微博1日发布了这样一条内容:“看你还敢乱用远光灯吗?从现在开始,交警蜀黍查到乱用远光灯的,就让他看5分钟。”微博附图显示,在一名执法人员的监督下,一名违法司机坐在警车前,看着警车上开启的大灯。该微博一经发出,众多网友大量转发。
在新浪微博的回复转发中,大部分网友对这种创新执法点赞。网友“李庚红外报警”说,这种方式非常棒,一是避免了罚款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很好地达到了警示作用,更加人性化的执法将让社会更加和谐。网友“汉风”也表示,非常人性化的惩罚,5分钟只是刺伤眼睛,而对于别人可能就是车毁人亡!
虽然大部分网友叫好,但是仍有许多不同意见。网友“苏菲_Luo”说,乱开远光灯按法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但不能暴力执法。该司机眼睛受损,再上路,是否就更加危险了?因眼睛问题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网友“朝天椒”则说,这种处罚没什么意义,司机坐那把眼闭上,谁拦得住呢?
而广东深天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孔富则在网上列举了《行政处罚法》第八条中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他表示,交警部门无权私设处罚种类,否则就属于违法。
深圳交警表示,滥用远光灯危害很大,会产生极大安全隐患。在近期开展的乱用远光灯整治行动中,深圳交警要求司机看着自己车辆的远光灯是不是已经开启,并且让司机看着交警车辆的远光灯,让他们自己体验是不是会造成困扰,但是并没有强调具体该看多长时间。
“主要是采用换位体验式的执法。如果驾驶人表示眼睛有疾病,可以对执法民警说明,而采用其他的教育方式。”深圳交警表示。
8月5日 京华时报 国家发布针灸标准 针灸瘦脸多为炒作
近日,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针灸学会发布了18项针灸标准,包括6项国家标准、12项行业组织标准。一时间,中医针灸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针灸到底可以治疗哪些疾病?美容院里常见的局部针灸瘦脸是否可靠?
提起针灸,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是我国古老的医疗方式。除此以外,似乎了解得并不多。据了解,这18项针灸标准的应用范围涉及针灸学科各领域,按照针灸标准体系类目,其中包括基础标准《针灸学通用术语》《腧穴主治》2项、《针刀基本技术操作规范》等技术操作规范5项、《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哮喘》等临床诊疗标准10项,以及管理标准《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
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表示,针灸学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疗法。但是,关于针灸操作、诊疗等方面的标准并不够完善,致使一些人对其疗效和安全性存在一定质疑。中医针灸18项标准的出台,填充了我国针灸标准体系,也使得人们今后可以打消顾虑。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李石良表示,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讲,针灸是通过物理刺激,使人体内相应部位做出反应,并产生生物电信号后传达到大脑。而大脑在对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之后,会对身体做出相应的调整,有时还会分泌有治疗作用的神经递质。这一系列调整作用会对整个身体的状态产生影响,从而使患者“自己治好自己的病”。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针灸疗法?“身体结构完整,功能异常。”李石良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病人身体结构完整的前提下,所出现的功能失调性疾病都可以采用针灸疗法。如有人因胃肠功能失调引起的腹部疼痛,甚至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不孕症,也有可能用针灸治好。但这些都基于一个前提——患者的器官没有损伤。
人们在针灸治疗时都希望选名医。其实针灸疗法的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医生。在一定程度上,患者机体的功能状态决定着针灸的治疗效果。
同样的疾病,老年人的治疗效果一般要比年轻人的差,体质虚弱者的治疗效果一般要比平时体质较好的人差。这是因为老年人、体质虚弱者的身体反应能力和调节能力下降了,对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要小一些。
专家表示,针灸是通过刺激对人体进行调节来达到治疗目的。而调节的“度”是由机体自身掌控的。比如有些人干咳,开始的原因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咳嗽,如果不及时治愈,反复的剧烈咳嗽可能会使大脑的咳嗽中枢兴奋性增强。如此一来,即使呼吸道问题得到解决,其干咳可能仍会继续。对于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吃镇咳药,其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针灸治疗既有效又安全。
正值盛夏,一些美容机构用针灸减肥做噱头,推出“针灸瘦脸”等服务。李石良表示,针灸减肥的机理是通过调节摄食中枢和饱食中枢的兴奋性,控制食欲、减少饮食量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减肥的效果虽然比较均匀,但很难达到“指哪减哪”的效果,对一些拥有特殊体形的人也可能不会见效。
事实上,针灸减肥和其他减肥方式一样,只是减肥的辅助手段。人要想控制体重,还是要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专家也坦言,针灸减肥对单纯性肥胖效果较好。而糖尿病造成的肥胖,一定要先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针灸减肥,效果较好。
8月4日 北京青年报 调查显示:毕业生平均月薪仅够买半部苹果
日前,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与赶集网联合发布了《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而这份来自35万余份有效问卷的报告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仅够买半部苹果手机,其中北京地区平均起薪也仅为3019元,同时,三成以上应届毕业生仍“啃老”,近四成过着“月光”生活。
报告显示,2014年应届生平均起薪为2443元/月,相当于半部苹果手机,但也比2013年增加了324元,其中一线城市薪资水平领先,像北京为3019元。而酒店管理类专业虽然就业率很低,但是平均起薪却最高,为2900元;物流类专业在就业率和薪酬水平方面均名列前茅,成为很有前景的专业,它的平均起薪为2875元;电气自动化专业排名第三,平均起薪为2842元。而排名最后的三类专业分别为汽车维修类、旅游管理类以及环境科学类,他们的平均起薪在2000元左右。
而令女生们气馁的是,男生的平均起薪要高于女生。长期以来的“重男轻女”现象依然存在,此次调查显示,应届毕业生中男生的平均起薪为2630元,要比女生高出389元,许多企业在同等条件下更愿意录用男生。
在就业意愿方面,调查的结果给了人们不小的惊讶,锐气满满的90后毫不掩饰自己对体制的向往,显示出极其的实用主义,49%的人表示毕业之后想去体制内工作,其中国有企业最受欢迎,当前热门的国家机关公务员虽然工作稳定,但并不受90后应届生追捧。然而残酷的就业现实并不能满足所有应届生的工作意愿,2014年的就业现实是,最终只有16.7%的应届生去了体制内工作,而有78.9%的人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选择了体制外的工作。
90后更为现实的表现是,其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惊人的相似,2014年期望的平均起薪为2606元,较2013年略有提升。与实际的差距仅为163元,较去年的391元的差距又“精准”了不少。
在针对2014年应届生生活情况调查中,应届生的整体月均花销为1138元,其中已经找到工作的应届生平均每月的开销是1229元,尚未找到工作的应届生月均花费为1122元,差距并不大。究其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学生目前仍然住在学校,只有少数已入职且工作地点较远的学生可能自己租房,所以多数人没有住宿的压力,开销还是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状态。
调查显示,应届生的每月平均储蓄为325元,其中已经找到工作的人群月均储蓄为539元,比尚未找到工作的人群多249元。但在已经找到工作的应届生当中,近四成的人没有储蓄,过着典型的“月光”生活。同时,65.9%的人毕业以后不会再得到父母的资助,这些人依靠自己的收入实现了经济独立,不做“啃老族”。其余三成多仍需“啃老”,甚至有5.9%的人每月还会得到父母1000元以上的经济资助,这群人中有84%的人没有找到工作,但是他们的月均开销却达到1553元,比2014年应届生的平均水平高出36%。
调查显示,面对海量简历,HR放在一份简历上的时间相对过去有所减少,有9.3%的企业HR平均10秒浏览一份简历,而几乎60%的企业在一份简历上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
其中,待遇相对最好的三资企业,在1分钟内浏览简历的比例也最高达到68.6%,其次为国有企业。而社会团体因为招人相对艰难,因此浏览简历的时间也相对较长,最为认真。同时,随着给出薪酬的提升,浏览简历的时间也就会变得逾长。但当月薪达到5000元以上后,浏览简历的时间又开始下降,分析认为,薪酬高,会让该职位变得热门,因而求职者众多,企业看简历的耐心又开始下降。
(中新网生活频道)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tianjin.net/2014/0809/535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