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健康养生 健康动态

国际BT领袖:大健康叫得越响 看病支出比例越小

2014年09月12日 12:06

随着生命科学“大科学、大数据、大产业、大健康”时代的到来,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相关机构都面临着共建合作平台、共谋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10日,2014深圳国际BT领袖峰会上,以“大健康产业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的高端对话,引起了学者和业界的关注。对话现场,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杰克·绍斯塔克,美国必百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美国国家生命科学集团共同主席约翰·韦瑟雷尔,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医学科学院两院院士伯纳德·罗兹曼,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医疗事务副总裁迈克尔·诺兰,深圳微芯生物技术有限总裁鲁先平,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和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祥一起“论剑”,共同探讨生物医药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未来前景,以及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

1

大健康产业是第二大投资热点

机遇

大健康产业是第二大投资热点

大健康产业包括医药器械、健康食品、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信息等多项产业,是一个与健康密切相关的产业链。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健康产业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健康产业也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接近2万亿元,如果包括医疗卫生开支就接近4万亿元。2016年“十二五”结束,我国健康产业的规模预计将接近3万亿元,达全球第一。目前深圳的生物产业规模突破了1000亿元,基因次序的产出能力占全球50%以上,拥有全国惟一的国家基因库,集聚了华大基因、袁隆平院士团队、迈瑞、海普瑞等一批高层次的创新团队和知名企业。

深圳北科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祥指出,健康的需求是巨大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各种健康需求,解决过去传统医学解决不了的很多问题,“举一个例子,就是去年十大科学排第一位的,它针对晚期的白血病,可以做到使90%以上放疗、化疗无效的病人治愈不复发,这是一个巨大的需求。”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会推动大市场的形成。

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医学科学院两院院士伯纳德·罗兹曼表示,30年来,生命科学变化很大,过去开发一种新药和新技术需要很长时间,数年乃至几代人的努力。而现在对技术上有更大的投入,可以缩短研发时间,加快科研的转换速度,促进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资本已经看到了健康产业的巨大潜力。目前医药、器械、保健、医疗服务市场的“蛋糕”已经引得投资机构争相抢食。据了解,大健康已成为VC、PE眼中仅次于TMT(未来互联网科技、媒体和通信)的第二大投资热点。参与高端会谈的万通集团主席、万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表示,中国在支出上有一个规律,就是把大健康叫得越来越响的时候,看病支出比例越来越小,“以前特别贫困的时候,可能90%支出都在看病上,但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这个比例会越来越低,而非病状态下的支出会越来越大,大概最终就是看病的三分之一,病之前预防和保健这部分占三分之一,病之后康复调养这部分又占三分之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者投资医院的比例会越来越少,而预防和保健两个部分是投资的重要部分。

2

缺乏与时俱进的法律法规

挑战

缺乏与时俱进的法律法规

尽管大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充满机遇,但是,在与会的几位专家看来,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健康产业发展的因素和挑战。

“我认为最大的困难来自于生物医药界同行间的竞争和排斥,这可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不好的一部分。”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说。他指出,华大基因这些年的成果得到了海外的广泛认可,但是很少得到国内学术界的认可,“我从来就认为,创新驱动要变成国家的主旋律。”他指出,华大基因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华大一路开绿灯,但是华大基因却总是遇到同行埋下的“地雷”,“我们在全球名声大大的,但是我们在中国的名声是臭臭的。”

对于胡祥来说,最大的挑战和困难来自法律法规问题。“知识在进步,科学在进步,但是国内目前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是根据以前的认识拟定的,所以这些都需要突破。”胡祥说,关键是国内要如何建立一个好的机制,能够更快地更新法律法规和标准。

“如果没有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康产业是没法好好发展。”胡祥表示,如果法律法规严格的话,可以让整个产业更规范,但是关键在于必须有一个跟上时代的法律法规,让大家知道方向在哪儿,怎么做,才能符合要求,在中国这一点是要关注的。此外,创新还需要社会和民众的包容,没有这种理解和包容,创新也是非常难做的。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杰克·绍斯塔克指出,很多今天的病毒变化非常快,如何去应对日益出现变异的病毒,这对科研是很大的一个挑战,“病毒也在不断变化,不断变异,我们的科研要跟着变,当然我们的立法也要跟着变,这样才能够确保在出现变异病毒的时候,不会突然手足无措,使我们大受影响甚至丢掉生命。”

在立法上,约翰·韦瑟雷尔也指出,美国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就是对病人的信息以及专利上的立法。“对病人特别是不常见疾病的护理医疗方案,这些专利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国家生命科学集团共同主席约翰·韦瑟雷尔说,因此美国通过了一系列的专利。另外,如果有人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病,生命已经非常短了,但是如果用一个很新的药有可能延长五年到十年左右的寿命,立法会允许在临床上进行使用,而且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可以加快某种新药在FDA的审批程序,同样能够帮助患者。这样一个机制对于投资人和企业家来说,也能够尽快获得投资回报。

3

需要建立合作共享机制

未来

需要建立合作共享机制

目前我国在生命健康产业的投入,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是很大的绿色商机。不过,深圳微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鲁先平指出,目前我国还缺乏一种机制,能够让很多生命科学的技术更广泛地共享。

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医疗事务副总裁迈克尔·诺兰说,大健康最基本的就是合作,“大健康需要很多行业的共同合作,当我和我的团队共同努力去进行一项技术的时候,我们也体会到了大健康的概念。”首先是信息合作,得到更多所需要的信息,能够很好地为患者进行治疗,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这包括很多跨行业的合作、跨专业的合作,“‘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约翰·韦瑟雷尔在会上提供了美国的经验。他介绍,美国政府通过了一些新方案来支持生命健康技术的发展,美国大学也投入了很多资金和人力去开发新技术,政府也鼓励更多的企业家投入到这里。对于新技术,政府加快了审批的步伐,有一批新技术能够得到美国药监局的许可证,应用到临床上,“像这些信息我们都是在大环境下进行的,所有环节,包括生产研究和应用环节能够共享,包括分享40年、50年前非常基本的科研结果。”约翰·韦瑟雷尔说。

“合作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包括了早期、初期的合作,还有在比较高风险疾病的防控上面,以及技术在某些场合的应用等等。”迈克尔·诺兰说,技术上主要是后期的合作,美国很多学术研究中心会为企业提供相应支持,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发,找出创新突破等,可以为企业在产品开发层面提供支持,包括提供解决方案等。

迈克尔·诺兰说,美国可能有一些技术已经走过传统最初期的步骤,中国可以与美国加强合作,获得一些传统的技术支持,就可以更加快速地发展,“比如在抗癌这方面,选择怎样正确的治疗方式和诊断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合作的。”还有市场,也是最重要的,可以找到区域合作伙伴,因为技术和产品已经出来了,在市场方面一起合作,会把这个项目做得更好。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tianjin.net/2014/0912/623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