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时尚先锋 亲子育儿

走进生殖医学中心:试管婴儿不“住”试管里

2014年12月05日 14:25

 

胚胎移植技术需要医护人员在讲究技术娴熟、手法轻柔的同时,更注重与患者的心灵沟通。

生命的孕育原本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是千难万难。不孕不育患者是一个特殊而又庞大的群体,他们所承受的心理负担,常人难以体会……

11月12日一大早,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候诊区坐满了患者,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倪亚莉的诊室门口排起了长队。“每天都像打仗一样,病人把我们当作救命稻草,总感觉肩上有千斤重担。为了多看几个病人,经常没时间喝水,连厕所都顾不上上。”

 

对移植后的正常胚胎进行编号,在温度-196℃的液氮罐中冷冻。

趁着倪亚莉换衣服进手术室的空隙记者采访了她。她说:“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诊室里给病人看病,一位妇女走进来突然跪在我的面前磕了三个头。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弄蒙了,连忙问起原因。原来,这位妇女来自天水武山县,是位清洁工,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为了得到一个孩子,他们甚至卖掉了牲畜、房子,到处求医治病,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我们。”快人快语的倪亚莉大夫已经换好衣服走进了手术室。

由于涉及患者隐私,加上医院严格的保密工作,试管婴儿技术诞生以来,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这个不大的实验室,令人感动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模拟人体环境,胚胎研究员要在昏暗的环境下工作。

近日,记者走进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走近试管婴儿技术,听他们讲述与生命有关的故事。经过一番彻底的消毒,穿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无菌隔离衣,换鞋后才得以通过一道道门走进实验室。

 

胚胎研究员每天要对胚胎的动态进行观察、登记。

面对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医护人员和仪器,我不知道从哪下手,好在之前做过试管婴儿方面的采访,也做过案头工作,大体知道一代试管婴儿、二代试管婴儿是怎么回事。实验室柴主任在做完手头的事后形象地告诉了我。

 

倪亚莉如数家珍地说起医院里出生的每个孩子。

“试管婴儿不‘住’试管里,也不是在试管里长大。”“一代试管婴儿是‘自由恋爱’,取精采卵后,让他们在实验室受精,再移植到母亲子宫里。但并不是所有的卵子和精子都能自由恋爱,少部分患者存在精卵结合障碍,这个时候,就得我们出手,实行‘包办婚姻’了。先将精选的精子通过显微注射针,再直接将它打进卵子,完成受精过程。”

 

医护人员为刚刚做完胚胎移植的患者进行健康宣讲。

在实验室里,我看到了生命的诞生,也看到了生命的奇迹。“实验室的工作是单调而又充满希望的。每天我们都要面对一个个需要我们倍加呵护的小卵子,当这些卵子和精子结合后,一个个新的生命就要诞生了。从最初的卵子,到受精卵的形成直至受精卵分裂形成胚胎,这个过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而我们却有幸目睹并实现了这一过程。”实验室工作人员张霖说。

 

医护人员接受患者咨询。

他们每天都在和不孕不育症患者一起分享初孕的喜悦和经历失败的挫折,面对着不同的病人,他们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却收获着不同的感动。

“是个胖小子!7斤6两!”听到医生的话,躺在产床上的40岁产妇咧开嘴笑了,转而又激动地哭了。

10年前王女士为了圆这个梦,她不知偷偷吃了多少药,可就是无法怀孕。王女士在医院说出了纠缠自己多年的苦恼。医院为夫妇双方进行了多项细致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男方正常,而女方输卵管不通,38岁的她排卵也不正常,能当上母亲就几乎成了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最后经医生诊断,建议选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段助孕,经过为期一年多的治疗,她怀孕了。看着儿子漂亮的大眼睛,她心里充满了做母亲的自豪,过往的阴霾一扫而光,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无论是“自由的恋爱”抑或“包办的婚姻”,两个细胞终于相遇,它们的相遇诞下生命奇迹。试管里的这项技术,带给无数家庭阳光与温暖。

本报记者 高樯 摄影报道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tianjin.net/2014/1205/801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