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全景观察 > 车讯

一周车事:汽车市场依然低迷 高田再掀召回潮

2015年06月28日 14:45

 

编者按: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汽车梦,中国已经是车轮上高速增长的国家。然而,拥堵与限购、出口与 内销、竞争与合作、并购与整合、人事与变局,在全球汽车消费互动度越来越紧密的趋势下,已如燃眉之急,摆在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和行业的案头。中新网汽车频 道紧跟车企新动态,管窥国人车梦,报道车未来。

中新网6月27日电 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中国汽车市场依然呈现低迷状态,5月,乘用车销量环比有所下降,同比呈小幅的增长。1-5月份,乘用车销量增幅继续趋缓;降温的趋势更是直接影响了曾经产销两旺的豪华车市场,较之今年前几个月,一些豪车销量出现了大幅的下降。

6月22日 央广网 中国汽车市场状态依然低迷 部分豪华车销量锐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4月底的上海国际车展之后,各地的地方车展接踵而至,一直持续到了6月底,包括武汉车展、重庆车展、南京车展、深港澳车展等等,再加上5、6两个月,有两个小长假,一个五一,一个现在的端午,这对于汽车销售那是相当有利的,车展和假期都适合搞促销活动,可是,这些并没有让汽车的销售市场出现繁荣景象。

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中国汽车市场依然呈现低迷状态,5月,乘用车销量环比有所下降,同比呈小幅的增长。1-5月份,乘用车销量增幅继续趋缓;降温的趋势更是直接影响了曾经产销两旺的豪华车市场,较之今年前几个月,一些豪车销量出现了大幅的下降。据媒体统计,刚刚过去的5月份,奥迪、宝马、捷豹路虎在华销量均不及去年的同期,奥迪5月在华销量下滑,中断连续26个月的增长,其中奥迪Q3降幅最大,从8494辆同比骤跌45.3%到4644辆。其次是奥迪A6。宝马5月崴了一下脚,中国销量下降了5.5%,但这却是2005年1月以来宝马首次滑坡。捷豹路虎似乎成了“病猫”,5月在华销量同比大幅下跌32.1%,1至5月份累计销量同比滑落23.0%。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北京得摇号,但这对豪华车消费影响并不太明显,但是今年的情况明显不如往年了。

 

6月23日 中华工商时报 汽车业反垄断紧锣密鼓 若干案件仍在调查中

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组织召开的相关筹备会议上了解到,中国正式启动汽车业反垄断指南(简称“指南”)的研究起草工作。发展改革委价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南的制定将促进反垄断执法进一步常态化、制度化。

据悉,与《反垄断法》配套的指南内容,将涉及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汽车业反垄断规制、宽大制度、豁免程序、中止调查程序以及奉额的计算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监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未来汽车业反垄断指南出台后,将给经营者提供更为清晰的行为指导与合理预期,促进经营者主动遵守《反垄断法》,促进我国汽车市场的有效竞争。同时,指南将促进执法透明度,保障被调查企业的抗辩权。

这位负责人表示,反垄断案件是复杂的,必须坚持个案实事求是的分析。指南将结合中国市场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并借鉴他国经验。

据了解,在工作程序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下一步将委托有关方面开展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形成初步草案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在充分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成(财苑)熟的草案,并按法定程序讨论通过后由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发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年来深入开展的汽车业反垄断调查与执法,涉及为数众多的中外汽车制造商、上游供应商、授权经销商。目前已认定若干企业存在垄断行为,并依法作出系列处罚决定。被处罚的企业包括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及轴承制造商、一汽大众-奥迪及经销商、克莱斯勒及经销商、奔驰及经销商、宝马经销商等。目前,若干案件仍在调查中。

 

6月24日 南方日报 安全气囊隐患掀起国内车市召回浪潮

日前,国内车市掀起一股召回浪潮,部分日系品牌由于存在安全气囊隐患,已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即将对旗下产品展开召回工作。

据悉,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安全气囊生产企业之一,高田公司的部分安全气囊产品此前被查出存在质量问题,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导致了人员伤亡事故。近期,部分使用该公司产品的汽车生产厂家发现,车辆在安全气囊展开时,存在着气体发生器容器损坏,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的安全隐患。为此,部分日系品牌近期开展了召回行动,以消除安全隐患。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召回部分进口RAV4汽车,生产日期为2003年08月01日至2005年10月25日。据该公司统计,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2580辆。因为零件供应延期,该公司将原计划今年6月12日开始实施的召回活动延期到7月31日开始,将通过信件发送方式通知所有车主,同时由经销店以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用户,安排召回事宜。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决定对将于2015年7月13日开始实施的部分飞度及思迪轿车召回活动的车辆范围扩大,补充召回2008年1月2日至2008年12月30日生产的2008、2009款飞度、2008款思迪、2009款锋范,共计近10.7万辆。

对召回事宜有疑问的车主可登录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网站了解更多信息,也可拨打管理中心热线电话咨询,或反映在召回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或提交缺陷线索。

 

6月25日 京华时报 大众集团或重组成四公司 分管12个汽车品牌

上周,据德国媒体报道,大众汽车集团将成立四个全新的控股公司分管12个汽车品牌。与此同时,大众高层人事也将发生变动,集团营销总裁职位将被取消。

据报道,大众、斯柯达和西雅特品牌组成的控股公司,由宝马前任高管、现任大众品牌负责人赫伯特•迪斯负责;另外奥迪、兰博基尼和杜卡迪将组成第二个控股公司,由现任奥迪CEO鲁伯特•施泰德执掌;保时捷、宾利和布加迪为第三个控股公司,由现任保时捷CEO穆伦执掌;最后大众商用车将与斯堪尼亚以及MAN组合成第四个控股公司,由大众商用车负责人任施乐领导。

据悉,此次改革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决策速度。

 

6月26日 证券日报 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电池受制于外资

今年5月份,中国汽车产销继续下滑,而近四年来,这种销量连续下降的情况实属罕见。与之相反,当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达到1.91万辆,同比增长3倍。另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比亚迪、长安汽车、上海汽车等车企均出现受制于电池供应不足,不得不减少新能源汽车供货量的情况。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当前国内电池厂虽然有上百家,但符合乘用车标准的屈指可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池稀缺。不仅如此,绝大部分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所需单体电池均采购自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为什么作为纯电动汽车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电池多采购自“洋品牌”呢?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员、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勇道出了原由,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都拿单体电池来做检测,可能国内企业单体电池质量还更好。但是,“我们整车企业要用的话,国外的好。为什么?国外电池的一致性更好,这是关键”。

面对着新能源汽车近一两年销量的成倍增长,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也逐年下调,导致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没有欣喜只有担忧。特别是随着一批外资电动汽车借道合资企业国产后,在享受同等政策优惠后,国内品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不要说“弯道超车”,其真有与外资品牌新能源汽车的一拼之力吗?

“就像我们跟刘翔赛跑,我们虽然比他先跑三十米,他才开始起跑,最后率先撞线的还是他。”任勇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他觉得国内车企很难弯道超车,没有传统汽车基础根本做不了新能源汽车。“欧美国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在实验室里进行新能源车研发,只不过之后没有进行产业化,而国内车企已进行产业化,但国际车企在传统汽车上基础扎实,包括在控制领域,很可能后发制人,我们一定要正视与国外车企的差距,要加倍努力,快速发展我们的新能源车”。

当然也有乐观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就表示,近年来国产电动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与各大车企加大投入以及中国对新能源车扶持力度在全球最大等因素紧密相关,他个人看好中国新能源车发展前景。

爱用“洋电池”

当前国内车企中,除比亚迪自产铁电池外,几乎所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电池均来源于外部采购或合资生产。

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最具侵略性的北汽为例,北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E150和E200单体电池主要来源于与韩国SK合资的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与ATL合资创立的北京普莱德电池公司;而在新能源汽车上具备相当技术储备的上汽,其单体电池是由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提供,这家公司则是由上海汽车与专业开发与生产锂离子电池和能量存储系统的美国公司A123的合资企业,也就是说上汽单体电池包也是由外方A123提供。

即使是“后来者”长安汽车,虽然厂家并没有向记者透露单体电池采购自哪家公司。但从任勇话语中传递的信息来看,采购自国外企业的可能性比较大,“有可能国内企业单体电池的质量比他们还好,但是我们整车企业要用的话,国外的好”。

众所周知,纯电动汽车三大核心技术可以概括地分为电池、电机与电控三部分。在国内,不少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宣称掌握电池、电机、电控这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技术。但实际上呢?

“如果拿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单体电池检测,有可能国内企业单体电池的质量比他们还好,我们为什么要用国外的呢?”任勇表示,关键是国外电池的一致性很好。(中新网汽车频道)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tianjin.net/2015/0628/889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