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全景观察 生活
一周生活秀:聚焦高温津贴发放 你享有哪些福利?
2015年07月18日 09:44
编者按: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秀场,我们身在其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中新网生活频道的“一周生活秀”,旨在盘点一周以来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领域里的新闻事件、趣闻乐事、热点话题、争议争论。力求深度发掘,无一遗漏,全面展示。
中新网7月18日电(生活频道 蒋妍) 本周生活热点围绕全国普遍的高温天气:北京“烧烤模式”持续,高温天上班你享有哪些福利?加长版三伏天火热登场,盘点“技术控”降温神招;热天旅游三注意:吃住 车厢环境 “旅游病”;聚焦劳动者高温津贴发放:给谁发?怎么发?发多少?高温天气带热夏日福利 网友晒出奇葩“风凉大礼包”。
7月14日中新网:北京“烧烤模式”持续 高温天上班你享有哪些福利?
入伏以来,我国迎来今年来最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最高气温逼近40℃。炎炎酷暑之下,高温作业者享有多项权利。法律专家表示,高温补贴是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应依法得到保障;而对于普通劳动者盼望的降温费等“高温福利”,则需要员工和用人单位协商、约定,应通过劳动合同等法律形式确定。
入伏前一天,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今夏首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全市开启“烧烤模式”,局地气温高达40℃。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显示,北京今日气温为22℃~36℃,温度依然居高不下。在这个“人人都是小笼包”的季节,高温补贴、防暑降温费再一次成为职场人士热议的话题。
在一个由人力资源人士组建的QQ交流群里,一位房地产销售公司的HR表示,自己公司的销售人员很多要在户外工作,经常要在外面待一整天,但是公司并没有高温补贴的规定。另外一位物流公司的HR介绍了相似的情况,虽然最近高温持续,但是公司的快递员依然奔波在外,既没有因为高温天气停止工作,也没有得到相关的福利和津贴。
一位网络公司的HR介绍,每年夏季公司按照每人每月120元的标准发放高温补贴,他认为在北京这个标准有点低。另一位HR则表示羡慕不已,称120元已是“巨款”,她介绍:“公司一次性发50元外加一箱饮料,这就是高温天气的福利,想想心里就‘拔凉拔凉’。”更多的人则表示,公司在高温天气准备一些水果、冰淇淋、菊花茶饮料等供员工防暑。
为何有的公司有“高温福利”,有的公司却没有?对于金钱补助,为何有的公司高,有的公司低?河南豫和律师事务所田海康律师表示,在国家法律的统一规定下,符合条件的就可主张享有高温补贴,劳动者具体拿到多少高温补贴,要根据当地人社、立法等部门的规定而定。对于防暑降温费、夏日清凉费等福利,则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由企业和员工协商、约定。
日前,国家安监总局、国家卫计委、人社部、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加大防暑降温经费投入”、“依照有关规定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高温天气下,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呢?
早在2012年通过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高温补贴是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的“重头戏”,据法制晚报报道,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7个省份明确了2015年高温津贴标准,部分地区的高温津贴已经进入发放期。高温津贴天津日补标准最高,每天补助24元;海南时间最长,为每年的4月至10月。
北京市安监局官网显示,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调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调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高温津贴属于劳动者工资组成部分,应计入企业工资总额。
此外,我国《职业病目录》将物理因素所致中暑列入职业病范畴。这是一种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劳动者因体内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法律人士表示,高温天气下的中暑,如果要享受工伤待遇,需要先认定为工伤。
高温补贴作为劳动者的重要权益,如果未得到保障,劳动者应如何维权呢?田海康介绍,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和非法律途径解决,一方面,劳动者可通过本单位工会组织解决,或者要求所在地劳动监察部门协调;另外,劳动者还可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劳动仲裁,如果无法将解决,则需要向法院提起诉讼。
就上诉而言,田海康表示,与一般举证规定“谁主张谁举证”不同的是,劳动者主张高温补贴时,企业有举证的义务,即用人单位需证明工作环境是否高温。
7月15日中新网:加长版三伏天火热登场 盘点“技术控”降温神招
入伏以来,全国多地迎来大“烤”,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发布消息,今年三伏天共计40天。在家吹空调、勤洗澡,出门撑阳伞、喝冷饮,成为这个“加长版”三伏天的标配。高温热浪之下,给自己降温的时候,你知道身边的一些常用物品也期待你的“清凉”关爱吗?中新网生活频道为网友盘点各个领域“技术控”的降温大招,为“加长版”三伏天带去凉爽。
1、手机
这几天,网友们一边刷屏吐槽“热死了”,一边抱怨手机也成了高温的“帮凶”:升温速度太快,一会就开始烫手。网友反映,手机温度过高,还会使手机系统运行变慢、耗电量变大。
给手机降温,首先要判断哪个位置最烫,是电池还是手机电路板。如果是电池发热,而且电量下滑较快、电池出现膨胀等现象,应立即及时更新电池。另外,手机会产生屏幕耗电、软件耗电量过多,也引起手机发热,可下载专门的软件管理。高温天气下,尽量避免在30℃以上的地方长时间使用手机,不要把手机放在紧贴身体的地方。
2、萌宠
才刚刚入伏,家中的狗狗、猫咪热得气喘吁吁,懒洋洋趴着不愿意动弹,令人爱怜又心疼。面对今年的“加长版”三伏天,如何给萌宠降温呢?
爱宠达人介绍,对于全身长满毛发的宠物来说,夏天也是一个难熬的季节。修剪毛毛来个“清凉装”,出门带充足的饮用水,少来点冰淇淋,适当增加洗澡次数,都有助于宠物们降温。同时,有经验网友表示,这些方法不能过度使用,比如给狗狗洗澡一周2~3次就行,剃毛也不能完全“光溜溜”,否则狗狗有可能患皮肤病。
3、爱车
随着这轮大范围高温天气的来临,爱车“防晒降温大作战”全面拉响。夏日里对车辆外部的防护,是给爱车贴膜或加上隔热罩,避免爱车直接受到阳光暴晒。
让车辆内部快速降温,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前后风挡处放置遮阳板,另外,车内遮阳帘、车内空气降温剂等便携物品也有一定防暑效果,车主可根据需要选择。
4、笔记本电脑
暑气滚滚,人有中暑的危险,笔记本电脑也会“中暑”,不少人都有过高温导致电脑卡住、死机的经历。
给笔记本电脑降温,除了使用散热底座物理降温之外,还有一些“技术控”的方法。如设置合理的电源管理方式,设置定时关闭显示器、关闭硬盘和系统等待的时间等。定期清理机身接口、出风口、键盘缝隙中的灰尘,光驱、充电器等暂时不用就拔去。如果有键盘保护膜之类,还是拿掉为妙。
5、工位座椅
对于办公一族来说,夏天的一大烦恼,就是又热又潮的工位座椅。在工位上一坐一整天,下班的时候裤子或裙子几乎要黏在身上。
给座椅降温,可考虑冰垫、水垫、竹制坐垫等物品。在超市和购物网站上,十几元就能买到一个不错的坐垫,有网友评论这些产品物美价廉,适合在办公室使用。
6、护肤品
有网友吐槽,由于天气太热,自己购买的一款精华在保质期内出现了“水油分离”的情况,直呼“心塞塞”。温度过高,会导致化妆水、乳液、面膜等“变质”,影响使用效果,放进冰箱冷藏是个不错的方法。
不过,有护肤达人提醒,护肤品经过冷藏之后,就要永远“住” 在冰箱里,否则重新放回到室温,有可能更容易变质;冰箱里最适合收藏保养品的地方是冷藏生鲜蔬果的地方。还有网友总结,面膜、眼线笔、眼霜、精华、无防腐剂的化妆品适合放冰箱,而香水、口红、粉饼等不宜冷藏。
7、真皮手包
对于女士来说,夏天的衣服薄透、大多没有口袋,出门时带着心爱的包包,既实用又美观。不过,真皮材质的手包对保养要求很严格,烈日的直接曝晒,有可能对包包造成很大伤害。
一般来说,真皮材质手包忌曝晒、水洗和接触化学溶剂。夏季放在家中时,应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地方。若高温天气出门使用,女士们为自己撑起遮阳伞时,也不要忘了给包包一处阴凉,以保持包包的成色,延长使用寿命。
资料图:吕明 摄
7月15日 《北京青年报》:热天旅游三注意:吃住 车厢环境 “旅游病”
从气候角度说,夏季不是一年中最好的旅游季节。但因为夏季时段比较长,学生的暑假也长,所以夏季外出旅游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今年入伏,遭遇“火炉”气候,这之后安排旅游出行的,健康是不可忽视的头等大事。
首先要注意吃住,注意防晒。夏季气温较高,人的胃口相对较差,而旅游过程中水分消耗大,所以饮食应以汤食及清淡食品为最佳,最好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适当配些瘦肉,尽量少食油炸、油腻食品,以防引起消化不良。在住宿方面,至少应选择通风透光的旅店,睡觉前要洗个热水澡,如果走路过多还应搓搓脚心或按摩一下小腿,这些都会加强血液循环,利于睡眠。睡觉时空调温度不宜低于27℃,空调风叶不能对着身体吹。外出时宜打遮阳伞或戴遮阳帽,以防紫外线对人的皮肤伤害,避免长时间阳光直晒可能导致的头晕。
其次是要注意车厢环境。夏季旅游,空调旅行车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要提醒驾驶员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尤其室外气温较高时,如果车内温度调得过低,旅客容易患上“汽车空调病”。一般来说,车厢内外温度差在10℃以内为宜。同时,连续乘坐空调车的时间也不宜太长,最好两个小时左右就下来通通风,以免身心疲劳压抑和缺氧。
还要注意高山、海滨、洞穴“旅游病”。高山、海滨、洞穴风景区是夏季旅游最受宠的地方。不过,登山时常有人患高山反应症,表现为头痛、脉搏加快、呼吸短促等症状,因为随着海拔的增高,气压、气温、氧分压都随之降低,降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人感到不适应,所以患有严重心血管病、高血压、低血压、哮喘病、肺气肿的人,一般不宜攀登高山。海滨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高,相对湿度较大,钠离子含量也偏大,故急性风湿症、渗出性胸膜炎及糖尿病患者不宜去海滨旅游。洞穴里固然凉爽,但里面非常潮湿,还有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所以年老体弱或关节不好及有风湿病的人要慎进洞穴。尤其还要提醒的是,在爬山或在洞穴内看到清凉泉水时,不要毫无顾忌地痛饮,因为有些泉水里面的有害矿物质是超标的,饮用后对健康不利,所以还是以自带水或买纯净水为最佳选择。
资料图:中新社发 杨华峰 摄
7月15日 新华网:给谁发?怎么发?发多少?——聚焦劳动者高温津贴发放
入伏后,全国多地气温普遍升高,陆续进入“蒸烤”模式,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超过40℃,高温津贴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出现以“绿豆汤替代津贴”“明发津贴暗扣工资”等问题。
那么,高温津贴到底应该给谁发?怎么发?发多少?
近年来一直关注“高温下劳动保护”的山东京鲁律师事务所主任郝纪勇说:“高温下的劳动保护问题早就被相关部门关注,近些年才开始被公众关注。”他说,早在1960年,当时的卫生部等三部门就曾颁布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不过,其中并未提及高温津贴。
2007年6月,由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在高温条件下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到2012年6月,国家安监总局等四部门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对高温津贴发放做出进一步细化规定。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我国南北温差较大,对于高温津贴发放的标准、对象、方式并未做全国统一性规定,均以各地人社等部门发放的文件规定为准,因此各地情况差异较大。
--给谁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这意味着,在超过35℃高温的露天作业者和工作场所温度无法降低至33℃以下的室内劳动者,均可获得高温津贴。
有的省市在相关规定中,还将高温津贴发放范围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有所扩大。比如,山东省将高温津贴分为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非高温作业人员两类,明确企业在岗且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列入发放范围。据山东省劳动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这项关于夏季防暑降温费的规定,是针对所有在岗职工的,无论从事何种工种,均可按标准享受津贴。
--怎么发?高温津贴发放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月发放,另一种是按日计算发放。北京、上海、山东、浙江等省市均为在规定的发放月份中按月发放;湖北、海南等省份则是根据气温超过35℃的天数,按日计算发放。
此外,广东、福建等省份既确定了按月发放标准,同时又折算出按日核算的津贴标准,供用人单位自由选择。如福建省发放高温津贴的规定中,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200元,如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的,每人每天9.2元。
在规定可发放高温津贴的月份中,多数省份确定在6月至8月或9月之间,只有海南省明确在4月至10月之间,均可发放高温津贴。
--发多少?记者统计发现,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各省区市间千差万别。查阅已公布的津贴发放标准,按日计算的省市中,最高是天津市现行的每人每天24元;按月发放的省市中,相对较高的江西和山西两省均达每人每月240元。
还有一些地区则是划定津贴标准区域,或者根据气温区间设定不同津贴标准。比如广西明确高温津贴标准可在每人每月100元至200元之间,重庆则规定日最高气温在35℃至37℃之间,每人每天不低于5元,37℃至40℃时不低于10元,40℃以上时不低于15元。
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高温津贴应计入工资总额,在企业自身成本中列支。这项规定在事业单位、大型企业落实较好,但在很多建筑、快递等行业往往无法“落地”。
14日,在中铁大桥局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建设现场,有200多名露天作业工人冒着酷暑施工。项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武汉市规定,超过35℃气温每天按12元的标准发放高温津贴,“项目部每个月底结算高温津贴,直接打到工人工资卡上,有据可查”。
不过,海口市一名刘姓建筑工人在工地上工作多年,却从未听说过高温津贴。他告诉记者,在太阳暴晒或闷热的天气中,工地最多只是将开工时间提前一小时,也不会相应多开工资,“我们即便知道有高温津贴,也不敢去找工头提。能按时发工资就不错了,哪儿敢提额外要求”。
一些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更是对高温津贴“视而不见”。北京市一家私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按规定,企业应该为露天作业员工发放高温津贴,但现在企业人工开支成本高,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高温津贴就意味着利润减少,因此,“企业往往只是调整作息时间,或发点饮料、避暑药,稍微意思一下”。
然而,《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明确,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一些地区劳动监察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违反规定未足额发放高温津补贴的,属于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不过,不少地方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接到相关举报和投诉。
海南省人社部门专门设立了投诉电话,受理高温津贴发放不到位的情况,但投诉量很少,尤其是今年以来,还是“零投诉”。合肥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介绍,近两年来,全市仅接到一起涉及高温津贴的投诉。
海南省人社厅劳动保障监察处副处长冯斌说,一方面,不少劳动者对高温津贴了解甚少;另一方面,即使对高温津贴有异议,在具体操作中,按照谁申请仲裁谁举证的原则,也需劳动者自己举证,很多基层工作者怕得罪雇主,加上举证困难而选择了沉默。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还明确,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多地高温津贴因标准长期未调整,因此成为不少劳动者眼中的“鸡肋”。
目前,山东省防暑降温费实施的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20元标准,还是源于2006年出台的文件,标准近10年未调整;广东省现行高温津贴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也是依据2007年颁布的文件。
广州市一家物流公司的快递员刘晓说,他去年看到关于高温津贴的相关新闻,但企业一直没有支付过。他考虑到每月才150元,连暑期半个月电费都不够,还得找劳动部门投诉,“获得的津贴相对于花费的精力以及可能被公司开除的风险,实在划不来”。
此外,室内工作人员享受高温津贴的标准操作难度大,难以真正落实。安徽一基层劳动监察部门负责人表示,根据现有规定,露天超过35℃的条件,可以通过气象部门数据进行确定;但对于室内无法降低至33℃的条件,则很难界定。“因为室内温度测量很复杂,不同区域温度差异较大,很难有参照标准。面对这种情况,劳动部门也很头疼。”
针对高温津贴难享受、标准低等问题,目前,湖北、河南等地在劳动用工专项检查中,特地将高温津贴纳入检查内容,督促各类企业不折不扣地按规定向符合条件的员工发放高温津贴。天津市明确高温津贴按上年度全市职工日平均工资的12%动态调整。
“发放高温津贴属于最基本的劳动权益保障,推进各地各行业不折不扣地落实高温津贴等高温保护政策,关键还得靠法治。”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一方面,应以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为出发点,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和企业负担等综合因素基础上,将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调整机制从部门规定上升至法律层面,形成类似最低工资的标准进行“兜底”;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劳动监察执法,提高企业或单位拒不执行高温津贴相关规定的成本,减少违规现象。
7月16日中新网:高温天气带热夏日福利 网友晒出奇葩“风凉大礼包”
小暑过后,本周正式迎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全国多地开启“烧烤模式”。面对长达40天的“加长版”高温攻势,部分企业纷纷为员工献上“清凉福利”,令网友们“羡慕得心都碎了”。另有一些企业,则发放毛巾、食盐、绿豆等物品,被质疑毫无诚意,一位网友晒出风油精、清凉油组成的“风凉大礼包”,引起众多网友吐槽。
本周一入伏以来,全国多地温度升高,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中北部等地局部地区可达38至40摄氏度。酷暑难耐,为了帮助员工防暑降温、提高工作效率,企业也是操碎了心。
据媒体报道,近日南京部分企业着手给员工安排放高温假,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今年的高温假将从8月1日起到8月9日。“不仅是一线工人,公司上下所有岗位,三四千名员工全部放假。在这期间工资照发,是带薪高温假。”这家企业负责人表示。此外,一家外企也将于8月8日到16日放高温假,同样也是带薪假期。
对于长达9天的带薪高温假,网友们纷纷表示“羡慕得心都碎了”,赞此企业为“业界良心”,并抱怨从不知高温假为何物。据了解,虽然我国早就制定出台了《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但由于没有统一标准,高温假放或者不放,由符合条件的单位自己决定,并无强制规定。
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私营企业的办公室文员小王告诉中新网生活频道,自己刚刚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夏季旅游,在安徽黄山游玩了五天。小王介绍,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公司组织的旅游,听其他同事说,公司每年夏天都组织一次国内旅游,报销往返车票及住宿、交通、门票费用。
“我们上周六离开北京,15号中午回来,这几天总是看到北京的朋友们各种晒高温,在黄山这几天正好躲过去了,玩得很痛快。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也不是暴利行业,这样的安排很用心,同事们很认可。”小王表示。
带薪高温假、旅游,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浓浓“爱意”,确实让人羡慕。不过,另外一些公司的高温福利却令人哭笑不得,被网友吐槽。
一位网友在网上晒出了公司今年的高温福利:一瓶风油精、一盒清凉油和一盒藿香正气软胶囊。该网友诙谐地称之为“风凉大礼包”,并表示高温天有这样的待遇,真真地醉了。有网友高冷地评论,公司的考虑相当全面,“外用、内服都有”,劝这位网友“要从心底感受公司的贴心和周到。”
还有一位网友介绍,刚刚入夏的时候,公司就发了今年的防暑降温福利,一条毛巾和几袋食盐。这位网友表示不解:“难道公司的意思,就是让我们出汗了拿毛巾擦,热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喝盐水防中暑吗?”
中新网生活频道梳理发现,在网友们晒出的高温天福利中,吃喝类的实物较为普遍。西瓜、冰淇淋、菊花茶、绿豆汤、瓶装饮料等,是不少企业的选择。一位网友说:“我们办公室有个很大的冰箱,夏天的时候,领导交代买些饮料、冰棍、冷饮放进去,谁需要可以自取,挺方便。”
除了实物以外,还有公司发放“防暑降温费”,即按月或者按季度发钱,这是不少网友最为垂涎的福利。根据中新网生活频道获得的信息,防暑降温费最少的企业一个夏天发50元,最多的则高达四五千元。
另有一部分网友表示,不管是发钱还是发物品,再奇葩的福利也是福利,自己所在公司却没有任何表示,“老冰棍,绿豆汤,大西瓜,一样都不给我。”(中新网生活频道)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tianjin.net/2015/0718/92640.shtml